泉州台商投资区法庭人均年办案超500件 为民解忧不停歇

泉州晚报
 
东园法庭2018年人均办案量500件以上

春节一过,泉州台商投资区法庭的法官们又继续在忙碌办理新接到的案件了。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11日,该庭今年已收到166个案件。而2018年一年,全庭共收到1680个案件,结案1610个案件,3名员额法官人均承办500多个案件。

据悉,台商区法庭隶属于惠安法院。2018年,惠安法院共有5名法官承办的案件超过500件,这其中就包括台商区法庭的3名员额法官。这样庞大的办案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近台商区法庭。

□本报记者 黄雅珊 吴志勇 通讯员 傅家谋 文/图

多方原因致收案量大

台商区法庭原为惠安县人民法院东园人民法庭,设立于20世纪60年代,2014年改为惠安县人民法院台商区法庭。目前有3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6名聘用制书记员,总共11人。

一年有200多个工作日,台商区法庭2018年的收案量有1680个。这意味着有办案资格的3名员额法官人均要承办500多个案件,平均一天就要办理两三个案件。

庭长王伟煌分析,台商区法庭的法官要承担这么大的办案量,有多方原因。一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前,助审员有办案资格,当时台商区法庭有5名办案人员,但2016年后,只有这3名员额法官才能办案。二是从2014年开始,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纠纷增多,民间借贷和金融借款合同的案件量大幅度上升,法庭单这方面的案件量多达1100多件。此外,这些年台商区大开发,征迁过程中邻里间的利益纠纷和财产纠纷产生,也带来一定的案件量。“相比其他地方的法庭,台商区法庭的案件种类多,而且商事案件占比较多,审理起来难度就比较大。”王伟煌表示。

合理消化案件获殊荣

面对案多人少的现状,台商区法庭探索出自己的经验,并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也因此屡获殊荣,2015年获得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给予的集体嘉奖,2016年获评全省民商事工作先进单位。

据悉,台商区法庭实行员额法官负责制,给每个员额法官分配相应的法官助理和聘用制书记员,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和作用,从而形成了以员额法官为中心的审判团队。王伟煌说,在这个审判团队中,法官助理和聘用制书记员承担了大量的辅助性工作,让员额法官能集中更多的精力来庭审和裁判。

对案件的合理分流促进了案件的快速消化。台商区法庭收案后,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对于小额的商事案件一律采取小额速裁程序,缩短办案周期。适用简易程序,简案快审,大案精审,从而集中更多的精力去审理复杂和疑难的案件。此外,采取专人负责,统一送达的方式也保障了诉讼程序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尽最大的力量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就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台商区法庭,审判团队之间的分工是相对的,密切配合互相补位则是绝对的。不同的审判团队之间有着科学分案方法,以老带新也保证了案件的质量。

法官发挥100%能量办案

据悉,法庭每年有规定的任务数,但因案多人少,台商区法庭的员额法官均超额完成办案任务数。

“每个人都发挥了自身100%的能量在办案,所以,就要求团体协作,个人奉献。”副庭长朱小强感慨道,2015年,法庭收案量达近2000件,他和另外2名法官从没在晚上11点前回家过,确实很辛苦。为什么要加班到那么晚?原来,开庭、通知当事人调解、下乡取证、现场勘查等事务主要集中在白天,晚上不用办案,就可以用来写判决书了。

判决是生硬的,调解是有温度的,两者结合,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这方面,台商区法庭颇有成绩。据统计,2018年,法庭的调解撤诉率达到42.2%,这个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朱小强是个能手,不仅个人办结的案件数量多,而且调解撤诉率也高,调解了很多婚姻纠纷、兄弟之间财产纠纷、邻里之间土地侵权纠纷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个人也在2018年获得全市法院办案标兵。

“年与年之间没有界限,案件一茬接着一茬,永远没有办完的一天,好在大家都乐于奉献,拿出工作热情,不求回报。”王伟煌说。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