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区洛阳镇省下16岁宴费用 存入村教育基金

泉州晚报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西塘村的奖学助学教育基金会增加了5万元善款。这笔善款是该村村民陈少林、许丽霞夫妇主动取消儿子16岁成年礼宴请省下的。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洛阳镇涌现出诸多移风易俗的开路者,他们在扛起反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陋俗大旗的同时,也树立起了公益慈善的良好典范。□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张明礼 文/图

革除陋俗勇树新风

“现在都在提倡移风易俗,我要积极响应,今年我儿子16岁的宴请不办了,我把钱捐给村里。”中秋节期间,长期在外经商的陈少林返乡,他来到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书记陈进程说起自己的想法。移风易俗工作能得到村里有识之士的支持,陈进程当下很开心,赶紧和他商量这笔钱如何作为公益基金,最终,这笔钱被放入陈少林曾为发起人之一的村奖学助学教育基金会里。

陈进程说,往年村里人为孩子办16岁成年礼,宴请数十桌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一次,陈少林取消儿子的16岁宴,也是和家人做了一番商量。原来,陈少林的妻子曾顾虑别人都是这么请的,他们不请是否会惹来闲话,而其儿子也说自己曾吃过朋友的16岁宴,轮到自己不请了是否不合适。不过,最终,他们支持了陈少林的决定。说起这次公益慈善,陈少林表示现在大家都不缺一顿吃,每次宴请都造成大量浪费,很可惜,“陋俗需要革除,我愿意带头!”

记者了解到,在移风易俗方面,陈少林曾在村里多次发声并发起行动。2016年,他提出丧事简办,反对“吃死人”现象,并自己掏钱置办了餐具,让帮忙办丧者自己煮点填肚子。“对弱势群体来说,省1000元是1000元,帮忙办丧者应想着为主人省钱。”陈少林说。

公益善举蔚然成风

在有着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1万多人的闽南著名侨村——屿头村,乡贤、华侨带头行义举,勇树新风尚的例子更是不少。

如,旅菲华侨杨万年把为母亲办寿宴的钱节省出来,捐资160多万元投入到屿光中学塑胶运动场的建设;旅港乡贤许锦川在妻子过世时,不仅简办丧事,还把亲朋好友随的白礼捐给屿光中学,助力校园建设;旅菲华侨饶妹受购置了2个店面和1套房捐献给村扶贫基金会,租金成为持久固定的扶贫资金来源……屿头村村委会主任林炳森介绍,在今年的中秋节,返乡团聚的华侨更是改变以往大操大办的作风,捐资举办了简单又热闹的南音大会,得到了海内外同胞的好评。

今年重阳节,上浦村又是举办文艺晚会,又是慰问高龄老人,让老人们开心过节。而这离不开村中乡贤、华侨的慷慨解囊。上浦村党支部书记杨其土说,村里有个基金会,是台商区成立后设立的首个村级慈善会,其由乡贤杨汉文捐赠设立基金100万元,用于开展扶贫、助学、奖学、敬老等慈善活动。这些年来,在杨汉文的感召下,村里每逢有公益事业,就有乡贤和华侨站出来出资出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洛阳镇的公益善举蔚然成风。又如后亭村,乡贤杨建山将其要操办寿宴的资金成立“杨其水敬老基金”,每年重阳节拨款40万元用于慰问各村60岁以上老人。

宣传引导氛围浓厚

公益善举蔚然成风的背后离不开移风易俗浓厚氛围的营造。记者了解到,围绕“建设宜居宜商宜游新洛阳”这一目标,近年来,洛阳镇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实实在在的举措,掀起了移风易俗的宣传热潮。

特别是今年以来,洛阳镇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倡导文明新风。如,结合建党97周年纪念活动,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相关活动,6月30日在后亭村举办了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7月12日在西吟头村举办了以“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平安西吟头”为主题的文艺会演,9月25日晚在屿头红树林广场举办“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歌舞晚会,结合时代主题唱响文明新风。

同时,洛阳镇利用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和乡贤骨干队伍及农村广播、宣传栏,在全镇深入宣传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的危害。农村道德讲堂上,移风易俗被作为必讲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歌诀”代表性传承人杨安东以移风易俗为主题创作闽南童谣《破旧俗立新风》,通过小朋友们在“欢乐泉州·走进台商投资区”大型文艺演出及其他文艺晚会中亮相,深入人心。如今,这个传播文明理念、引导文明新风的节目已被纳入辖区各幼儿园的教学中。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