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宣传发动树新风 破除旧俗在行动

泉州晚报

日前,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龙苍村被列为泉州市“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这个海外人口比本村人口还多的著名侨乡,将着手集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乡村记忆文化建设中去。而近年来,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共同参与,龙苍村在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陈丽萍 庄伟彬 文/图

出台改革意见 红白喜事弃旧俗

东园镇党总支书记庄洲凯说,近年龙苍村正处在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程中,群众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传统陋习仍然存在,加之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婚丧喜庆排场越来越大,造成了互相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为打造文明和谐的龙苍村,2015年,村两委和村老协会在讨论后提出了改革方案。之后,在老协会每月15日召开的理事会上,老协会成员都会对改革方案内容进行宣传和解读。村里的广播和宣传栏也进行了宣传发动,村干部和老协会成员还经常走村串户去宣扬新风俗。

今年年初,龙苍村成立“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并制定制度章程在村委会和村文化公园张贴。

记者了解到,3年来,龙苍村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孩子“满月”“新契”“洗契”分发米、油和糕点的习俗已基本取消。以今年“七夕”来说,村里原本要“新契”“洗契”的人家绝大多数取消了分发礼品的习俗。此外,以前的送葬礼乐队有3至4队,现在基本控制在2队以内,且丧事后答谢宴和头七宴也已不存在。

多种宣传方式 文化公园扬新风

“移风易俗办喜事,丧事从简不攀比。普渡陋习应制止,崇尚科学做好事……”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被刻在龙苍村委会内的一块石头上,也被张贴在村文化公园的墙上。记者获悉,龙苍村在移风易俗推进工作中,利用多种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氛围。

入夏以来,一到傍晚,村民就成群结伴地到村里的文化公园乘凉休闲。利用这种村民聚集的机会,去年以来,龙苍村在公园里增加了“移风易俗”“家风家训”“身边故事 共同铭记——乡贤风采”等内容,让村民在休闲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10块布置在河道栏杆上、阐述“当代家风”内容的展板引人驻足观看。每一块展板的主题用古文、释义、漫画或生活中的例子予以详解,通俗易懂。“我们希望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扬社风,让文明新风沐浴全村。”庄洲凯表示。

借助入选契机 建设乡村记忆文化

据了解,根据此前工作方案要求,泉州市“乡村记忆文化”试点村(社区)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乡村记忆文化有特色,拥有较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传统记忆文化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能充分展示“一村一韵”的特色;二是档案史志资源较丰富,档案史志资料收集较齐全完整,门类多样,较好地反映村落(社区)的全历史、全种类、全特色、全面貌;三是特色记忆文化保管和展示有基础,本着不新建馆舍原则,申报单位提供合适的建筑,经过简单改造能达到保管、保护和展示传统记忆文化资源的要求;四是创建主动性较强,村两委(社区主干)有一定的乡土传统历史遗产保护意识,对“乡村记忆文化”示范村(社区)的创建积极主动,善于引导当地群众、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记忆文化建设。

龙苍村是台商区著名的侨乡,散落在村里的番仔楼承载着华侨们的美丽乡愁。据悉,借着日前被列入泉州市“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首批试点单位的契机,龙苍村将通过传承村落文化、弘扬乡风文明,推进以村落文化、古今名人、民俗民风、特色产业等为展示重点的乡村记忆文化建设。届时,龙苍村将对村里的30多栋番仔楼进行开发,打造一条集闽南文化、宗族文化和华侨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线路。而各种展示移风易俗内容的展板将合理布局在旅游线路的两侧。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