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城乡低保专项治理 畅通“最后一公里”

泉州晚报

核心 提示

为畅通低保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城乡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7月份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扎实开展城乡低保“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提升困难群众满意度。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卢伟阳 文/图

各乡镇完成摸查 区级督查进行中

据悉,6月底,台商区出台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城乡低保“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7月,台商区78个行政村完成了专项治理入户排查和低保申请家庭收入计算评估工作,各乡镇进行了汇总,并已提交至区民生保障局。8月以来,台商区城乡低保“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的区级督查正在进行中。

近日,台商区民生保障局民政科和洛阳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到洛阳镇上曾村督查落实情况,记者随行采访。该村共有人口420户,现有低保户10户共计20人,大多是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督查人员认真检查了上曾村城乡低保“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入户排查表和低保申请家庭收入计算评估入户调查表等台账,随后到低保户王某家中实地查看。据村干部介绍,王某52岁,大儿子去年患胃癌过世,家里因给他治病而返贫。目前,家中还有打零工的大儿媳,正在上学的孙子,以及未婚智力残疾的二儿子。一家四口,只有王某和大儿媳两人有劳动能力,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乡低保标准,因此被纳入低保户。

台商区民生保障局民政科科长卢伟阳表示,今年7月1日起,台商区执行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先的460元/月·人提升至600元/月·人,村里和镇里要进一步在排查的基础上,对低保家庭的生活状况和收入情况进行核实评估,按执行的新城乡低保标准重新核算补差,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他说,此次城乡低保“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一方面要求把好低保入口关,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留有缓冲、尊重事实”等原则要求,坚持“一个不漏”与“一个不错”并重,坚决防止“宁漏勿错”的倾向,合理把握认定尺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重点治理五大类 切实发挥保障作用

据悉,本次城乡低保“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以整治城乡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将集中治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和“漏保”等情形,确保政策落实、对象进准、资金安全、廉洁公正,切实发挥城乡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具体治理内容有主体责任不落实、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权谋私搞腐败和工作作风不扎实等五项内容。

其中,主体责任不落实的情形有:乡镇不认真履行低保申请受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公示等审核主体责任,村民委员会不认真履行协助乡镇做好低保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等工作,对困难群众申请低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突出,未经调查直接将任何群体或个人纳入低保;不认真执行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委会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等。

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形有:不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区低保政策,不认真落实省政府“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留有缓冲、尊重事实”原则要求,低保提标扩面、重病重残低保政策落实不力、指导督促不到位,政策停留在纸面上,导致符合条件的对象未能得到救助,“漏保”问题突出;低保规范管理不到位,评审程序不规范,不严格执行低保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及终止程序,家计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开流于形式、走过场,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动态管理不及时,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等。

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的情形包括两种:非经低保对象委托,村干部代为保管低保金存折(卡)问题;丢失、伪造、篡改、销毁低保工作数据、账簿、表册、凭证,或者相关数据、账簿、表册、凭证管理混乱的。

以权谋私搞腐败也包括两种情形:财政供养人员和村委会成员、低保经办人员特别是民政部门干部职工近亲属违规享受低保等“人情保”“关系保”问题;镇、村两级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委会成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问题。

《方案》要求,要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紧盯低保经办中对象审核、审批、公示和资金拨付、发放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发现解决“漏保”问题。《方案》指出,本次专项治理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做到立整立改;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移交相应部门处理;对涉嫌违规违纪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