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下垵村:三年遏住陈规陋习

泉州晚报

核心 提示

从取消订婚宴到取消“新契”“洗契”分发礼品,再到丧事简办,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下垵村用了三年的时间,将大操大办的陋习遏制住了。更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下垵村将村里两座宫庙的管理权收归公家,自此以后,取之于民的香火钱从用于封建习俗转为用于民,如修桥造路、扶贫济困等,得到了村民的点赞和拥护。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江文清 文/图

旗开得胜取消订婚宴

订婚宴和结婚宴几乎一样的规模,少则二三十桌,多则五六十桌,有钱人大手一挥花出去了,经济差一点的人家只能东挪西凑,甚至贷款办喜事。入户走访中,村民无意中的“牢骚”让下垵村的村干部们上了心。在和老协会的成员探讨一番后,大家都觉得应该取消订婚宴。于是,村里要取消订婚宴的消息在村民中口口流传。

“大家都说好,可是没人敢第一个吃螃蟹。”谈起当年移风易俗的情形,下垵村党总支部书记江逸聪记忆犹新,“因为,之前吃了别人的,怎么能到自己家办订婚宴就说要取消呢?”最终,村两委和老协会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布此事,定下实行的时间节点。于是,2014年12月的那次大会开完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订婚宴的决定就算板上钉钉了。

紧接着,下垵村发出倡议书,村两委和老协会成员密切关注村里即将要娶媳妇的人家。没想到,要跟旧习俗碰撞一下的第一户人家是江逸聪的表妹,她家要娶儿媳妇的日子早就定下来了。大家都盯着看。“我妹过来跟我商量,说‘哥,这让我要怎么办’,我和她说,‘就照着新规定办’。”江逸聪说,表妹虽然很为难,但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遵照了新习俗。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情就好办了。果然,第二家、第三家都很自然地遵守了。事情的结果是,少了这项至少要花销3万元的人情负担,村民都拍手称快。

历经两年打响“第二炮”

移风易俗的“第一炮”打响后,下垵村于2016年决定打响“第二炮”,即 取消“新契”“洗契”分发礼品的旧习俗。

闽南一带,每逢七夕,出世头年的孩子要拜“七娘妈”为干娘,以置于她的庇护之下,此称“新契”。到了16岁,已是成年,根基已固,可以脱离干娘了,俗称“洗契”。往年,下垵村有要“新契”或“洗契”的人家往往要大范围地在村里分灶仔份,少则万余元,多则10多万元。2016年农历5月,村两委在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后,决定破除陋习。最终,80%的人家遵循了新习俗。

但仍有20%的人家不遵新习俗,这一棒槌敲打了下垵村的干部。“这是我们的工作疏忽。”江逸聪说,取消订婚宴实行得很彻底,村里又在2015年订立了村规民约,村干部和老协会成员都想当然地认为移风易俗的新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没有像针对取消订婚宴那样做摸排,并深入到每户要办事的人家做工作。

2017年农历5月,取消“新契”“洗契”分发礼品的这一规定再次提上日程。村民代表大会上,村里13个小组的小组长分别汇报了所在小组当年要“新契”“洗契”的人家。会上要求,村干部和参会人员必须扛起移风易俗的大旗,一是做好模范作用,二是分头做工作,发现苗头及时汇报。最终,下垵村这移风易俗的“第二炮”终于在第二年打出了成效。

香火钱用于公益事业

同时打响的是丧事简办这一炮。2017年,下按村修改村规民约规定,殡丧期一般控制在3—5天,阵头乐队控制在3队以内,花圈控制在20个以内,守灵夜间取消雇请表演队伍进行吹打唱跳。据悉,这样一来,办一场丧事至少可以节省2万元。而“答谢宴”现象,早在30年前,下垵村就已经废除了这一陋习,不管送葬前还是送葬后,都不设宴席。这还因此在东园镇秀江片区形成示范效应,同片区的其他4个村都参照了这样的习俗。江逸聪表示,今年村里还将根据台商区的新规定,进一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

在下垵村,还有一项实行了5年的新俗让村民称赞。原来,村里有两座宫庙,一座是慈济宫,一座是霞东宫,早先宫里的香火钱都用在各种封建习俗中。2012年,村里决定将两座宫庙一年20多万元的香火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进而将两座宫庙的管理权收归公家,公开透明运作。之后,香火钱主要用于修桥造路、扶贫济困、两节慰问、金秋助学和补贴老人活动经费等村里公益事业。比如村里的一条700米左右的出殡必经之路原是土路,坑坑洼洼,后来用香火钱进行硬化,方便了全村的村民。再比如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支出了2000元作为学生的活动开展经费。

“收归公家后,每一笔钱都用在公益事业上,村民自然都拥护了。”江逸聪说,这一举措至少在东园镇是首创。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