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岁神秘古堡复活记 湘峪古堡的罕见“双插花院”

新华社

3年前,近400岁的明代湘峪古堡人去堡空、房屋破败。如今,它以另一种形式“活”起来。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中空的古城墙、绿莹莹的护城河、中西合璧的民居、全国罕见的“双插花院”,让它显得格外神秘。

明代末年,流寇四起,但是沁河流域繁荣富庶,为了保家护院,皇家“工程师”孙鼎相把自己的家乡建造成了一座防御式古堡。孙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孙氏三兄弟曾同朝为官。老三孙鼎相曾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主要负责皇家工程的建造和修缮。古堡建成于1634年。

远看近瞧,高10米至25米的城墙气势恢宏。神奇的是,它由一孔孔窑洞组成,东西贯通,成中空结构。堡内古民居高大古朴、中西合璧。最高的民居“瞭望楼”有5层25米高。

然而,由于人口增加、产权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逐渐自发搬离了古堡。千余人的村庄只剩下70余口老人、小孩居住,古建筑年久失修。

变化始于2014年。自从湘峪古堡被列入全国首批古村落保护利用试点后,至今已争取国家资金4000余万元,修缮了官宅、帅府、延秀院、天绘图院等14处重要院落。

古堡内最独特的民居“双插花院”就是其中一处。该院的正房呈中间高三层、两侧高四层的奇特外形,并且一侧房屋是两开间,另一侧为单开间。与中国古代双插花官帽形式相仿,故称“双插花院”。

“不知道老祖宗为啥要建成这个样子,谁也解释不清。”78岁老人樊维理激动地说,“房屋终于修好了,我也有了盼头,日夜想着搬回老宅住呢。”

为了使古堡重焕生机,村里拆掉了私搭乱建的烟房、旱厕、猪圈,开展了基础设施改造、荒山绿化、垃圾处理等工作。

“走上了柏油路、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煤层气、有专人倒垃圾……”70岁的张小扁和老伴儿仍住在古堡内,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用她的话说,“公路绕山转,吃水扭开关”。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目前古堡已是3A级景区,建有3个停车场、12家农家乐,日接待能力千余人。

随着旅游业发展,古堡内20余户村民已从中看到商机。56岁的任米凤卖当地小吃,一年能赚六七千元,而她自家五亩地一年毛收入才3000元。“地没耽搁种,还有了额外收入。”说着,任米凤爽朗地笑了。

徜徉在古堡的大街小巷,不时看到游人的身影。清华美院的李家骝教授和学生们、祁县职业中学的20余名师生前来写生。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在石墩上,有的席地而坐,虽然一阵阵地下雨,但难挡他们的热情。

“古堡非常有气势和节奏感,不虚此行!”中学教师赵永刚说,3天时间他已创作十余幅水墨画。

如今,村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70岁的韦满富多年来义务为游客讲解。他说,自己不图名不图利,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湘峪古堡走向世界。(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原标题:400岁神秘古堡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