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游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 本地人乐游外地人爱来

泉州晚报

本地人乐游,外地人爱来,泉州旅游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

人气榜上成常客 全域旅游显雏形

2012年某天,因着杂志上那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武汉的朱小姐开启了泉州之旅。此后5年她7次来泉,而且每回都呼朋唤友,带来一拨又一拨人同游古城。

朱小姐经历的这5年,也是泉州旅游蝶变的5年——

这5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古城徒步”、“海丝环湾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泉州在城市深度营销中名气大增;

这5年,古城老街巷口、古民居前有了二维码标识牌,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它就会讲述街巷故居的“前世今生”,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这5年,全市旅游景区争先创A,“十二五”期末全市A级景区达到34家,比“十一五”新增17家;

这5年,泉州全域旅游渐露雏形,全市游客接待量从3246.8万人次跃至5858.9万人次,而旅游总收入从351.5亿元增至717.15亿元,翻了一番多……■记者 张素萍 李心雨

穿着旗袍游泉州也成了一道风景 (王柏峰 摄)

【讲述】

5年七游古城 “来100次也看不腻”

“国内再也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有如此丰富的宗教文化,让你来100次也看不腻。”今年3月份,来自武汉的朱小姐第7次踏上泉州。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2012年的一天,朱小姐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泉州的文章,开头的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她。作为一个宗教和民俗文化的爱好者,她细细研究了泉州的宗教和历史文化资料后,爱上了这个被称为“佛国”的城市。2012年11月,她和两位在“豆瓣”上认识的、同样热爱宗教文化的朋友来到泉州。那一次,他们只做了一件事——在泉州找庙宇,从天后宫开始,关帝庙、元妙观、开元寺、承天寺、少林寺……3天时间里,她都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个庙宇。

在朱小姐眼中,泉州这座城市,走几步就有一座庙宇,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还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拜王爷文化,都十分有趣。除了走不完的庙宇,美味的小吃和物美价廉的住宿条件,也让朱小姐乐于一次次深度游泉州。

“这些年来明显感觉泉州在国内的知名度提升不少,城市营销力度上来了,旅游配套也在逐渐完善。”今年11月朱小姐还会带一帮人来泉州,“也许泉州的旅游部门应该给我颁个贡献奖!”

二维码标识牌 更易“读懂”泉州

市民小戴是个文艺青年,在他眼里,“穿过一条条小巷,感受古城一景一物,是人生一大乐事”。

小戴说,曾经有驴友称,泉州的知名景点较为分散,深度游古城显得有些奔波,还称“泉州的老城区只能暴走,如果你到泉州来,请准备好一双好走的鞋子”。如今,随着旅游基础配套逐步完善,这一情况得以改观。“小黄人”和共享单车的普及,以及古城社区电瓶巴士“小白”的投用,让深度游古城更绿色更便捷。

去年6月,由泉州古城办、泉州市旅游局与东南早报联合举办的“首届泉州海丝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动”,掀起全城旅游热潮。这场大规模城市运动中,徒步游吸引了海内外上万人,也包括他自己。“一天看尽泉州的人文风貌,太赞了!”

自此,小戴更喜欢到背街小巷,领略泉州的人文积淀。而古城尤其是西街、东街、中山路等街头巷尾出现的二维码标识牌,让他更容易“读懂”泉州。

泉州知名度大增 民宿常一房难求

“开业至今仅两个月,但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全部满房!”杨桃公馆负责人吴志超说,由于从事旅游行业,这些年来他更能感受到泉州旅游一点一滴的变化。

吴志超说,5年前,他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开了慢山庄,主要提供餐饮服务,这些年来随着游客增多,营业额一直在增长。去年,等待多时的“良机”来了。“央视猴年春晚分会场设在泉州府文庙,春晚效应让泉州备受世界瞩目,泉州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去年6月份,首届泉州海丝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动,让泉州人气高涨。”这一切,都让吴志超体会到,泉州的旅游核心竞争力上来了,于是他在西街开了民宿。

“去年以来,西街的游客大幅增加。前年‘五一’小长假,西街的人流量还没有那么多;去年‘五一’,西街试水步行街,还举办了很多展览,人群开始喧闹、熙熙攘攘。”今年“五一”,吴志超的民宿乃至整条西街的民宿“几乎都满房”,入住率100%。

吴志超觉得,这5年来泉州的旅游基础配套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很多文化遗产点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二维码标识牌、智慧语音导游系统,以及越来越多的节庆活动,都使泉州旅游焕发出新的活力。

【部门】

完善旅游配套 全域旅游露雏形

泉州市旅游局介绍,5年来泉州旅游业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旅游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业态和产品不断丰富,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辐射与聚集效应逐步增强。

2013年8月,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的助力,让“文化泉州”的金字招牌更加璀璨。央视画面上的泉州、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的泉州,以及亚洲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推介活动和城市营销,使得泉州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得益于旅游方式的转变,泉州作为古城的优势逐步体现出来。2016年,泉州市旅游局率先建设语音导游系统,在古街巷头尾、老宅故居前设置二维码标识牌近400块,系统收录古城区内300个语音导游点,基本覆盖了古城范围内所有知名文化类旅游景点,时至今日系统访问量已经超过10万次。与此同时,设置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完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泉州“旅游厕所革命”见成效,泉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出台的《泉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泉州将构建“一城二带六集群”,全域旅游渐露雏形。“一城”即做强泉州中心城区,“二带”即蓝色滨海旅游休闲带和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带,“六集群”即打造“时尚工旅”、“滨海雕艺”、“茶+旅”、“香+旅”、“瓷+旅”、“石+旅”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