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图)

澎湃新闻网

在福建的伏季休渔期,每个港口、澳口上都停满了着昏睡的渔船。从曾经的刺桐港跨过成州大桥,便来到了海角上的晋江市。除了连接8公里之外的泉州,晋江的地图四分之三摊开在海中,海岸线绵延150公里。对于这片地域,我一度能够联想到的,只是跻身NBA的安踏、361°,以及身穿黄金盔甲的新娘。然而,2012至2016年间的几次工作旅行才让我发现,挥去新闻头条里的土豪气,这里还有一段段对故土故人的执念和长情。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番仔楼的阳台

晋江之晋

晋江既是地名,也是江名。江水的正源来自于安溪的西溪,也就是那片诞生铁观音的纯净山区。西溪源于戴云山的东南麓,山间的村庄里还能找到刻有“晋江源”的石碑。而“晋江”之名则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晋朝战乱,贵族士庶自中原黄河洛水流徙至这条无名的南方河流,沿水而居,怀着对故土的留恋,把这条从此托付命运的河流叫做“晋江”。其实,有历史学家特别指出,晋江的“晋”并非国号,其所指更有可能是梁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晋安”。

定居于此的滨海先民“以网罟为耕耘”,唐代立州建置时,他们已经能够打造抗强风的远航船只,对外通商贸易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商船出入,与民为市。州志上“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描述填满了那个鼎盛的时代。之后的几个世纪,借由这条流入泉州港的母亲河,连同泉州、福州都曾一度被统称为晋江地区。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安平桥头的心水古寺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如果说“衣冠南渡”是初次的背井离乡,明清时期的“下南洋”便是第二次离别。为防止倭寇骚扰,明初便对整个海域实行“海禁”,建造超过两根桅杆的海船就是死罪。无法对外通商,面对贫瘠的土地,人们又不得不选择第二次“南下”——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如今的年轻人说起祖上或亲眷几乎无不五湖四海、天各一方,晋江“十户人家九户侨”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晋江市的中心有个名叫“SM城市广场”的百货,它是菲律宾的首富,晋江籍华侨施至成的产业。而这个让人遐思的名字其实是“鞋庄”(Shoe Mart)的缩写,这位地产、金融领域的大亨,曾经就是以卖鞋起家的。无数个“爱拼才会赢”的南洋打拼史足以成书,它可能分架在励志、金融、历史或爱情等不同名目的陈列柜中。当初的年轻人背负着一家人的命运远赴南洋,赤手空拳打天下,所得钱财托水客带回家乡,留守的家人得以过上安稳的生活,有的甚至建起阔气的大厝。老一辈的当地人依然清晰记得,只要看到村里信局升起带有邮戳的旗帜,就要去问问有没有自家的侨批(闽南称“信”为“批”)。但往往钱是越来越多了,信却越来越短,留着的等不回那个隔海相望的人,离开的顶多托人带一株家乡的水仙。曾说徽商“一世夫妻三年半”,而在闽南,一别成一世的辛酸史每一间大厝背后都有一段。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旧馆驿,古厝改建的青年旅社

青阳蔡,五店市

五店市,位于晋江的青阳山脚下,相传,唐开元年间这里车旅辐辏、商贾云集,五个蔡姓的兄弟在进出市集的官道上开了5间饭店,行人来往常闻酒饭飘香,“青阳蔡,五店市”的声名便传播开来,在当地人看来,这里是可算是整个晋江市商业的发源地。2014年,与时髦的万达广场一街之隔,“五店市”又穿越了回来。一片宽阔的街区,271栋闽南古厝、番仔楼、石鼓庙和家庙宗祠,它们风格各异,甚至年代参差,从明、清到民国、近代各个时期的都有,是的,它们其实来自不同的地方,除了保留原址的蔡氏宗祠,其余建筑基本都曾经散落在晋江的各个乡村。在年久失修,面临拆除之前,它们被或完整、或局部的搬迁到了这里,如同历史碎片的重组,曾耗费数十年打造的老宅得以“标本复制”,而理所当然的,现在这些老建筑群的内部均被咖啡店、小茶馆、酒吧,以及各路新潮餐厅所填充。

值得玩味的是建筑本身,那些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墙砖浮雕、窗棂镌刻,几乎每个都有一套精心构思的寓意。如柳清新宅、郑焕彩宅、苏缨玉宅等几座大宅都是完整搬迁,除了气派的立面,基石雕刻的图案除了梅兰竹菊,还会有鱼虾蟹蛤等富有闽南特色的纹样。宅子大门前的也无不强调着孝亲、敬长、忠信,和笃敬家训格言。

最近进入院线的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是去年在五店取景拍摄的,故事复原了一段“下南洋”的真实历史,而剧中女主角所演唱的是叫做“南音”的传统戏剧,其历史比五店市更为久远,音阶、曲牌,甚至所有乐器都沿袭着南北朝至五代的规制,被称为音乐中的活化石。除了南音,高甲戏、木偶戏这些传统的剧目,每年的端午、元宵期间,都会在五店市里轮番上演,有趣的是,比起游客,当地人对于这些活动更为热情高涨。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海角有个五店市》剧照,电影中有半数以上的镜头是在五店拍摄

红砖大厝与“出砖入石”

闽南可能是非少数民族地区色彩最艳丽的地方了,如果坐火车南下,看到窗外的房屋色彩转红,檐角飞翘,你便进入了他们活色生香的领地。要知道,即便在闽西北,民居的屋脊也都是平直的青砖灰瓦。当地有个传说:闽王的王妃是闽南人,每到连绵阴雨天,便伤心落泪,说是想起了娘家房屋破漏,不能阻挡风雨。闽王当即批准:“赐你府上皇宫起。”而圣旨传下,民众误以为整个州府都可以建皇宫式建筑,遂大兴土木,建起了红砖大厝。而建筑研究人士则判断,这种建筑的来源很有可能是西班牙。1543年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他们按照本国的传统建造了大量的红砖红瓦的房屋,这种喜庆又神气的建筑给当时众多的闽南海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赚得钱财后,就在家乡效仿。结果,尽管动用红砖,内部结构依然是传统的格局,成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

五店市内的民俗馆就是一个典型的红砖大厝,中间一座南北向的五开间三进院落,东西各带一排侧向护厝,将正厅围绕,这种向心式布局象征着人们崇尚的五世同堂。细部装饰极其讲究,牌楼面、屋脊无不填满了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和彩绘,同时色彩艳丽的交趾陶、剪瓷又把大厝装点得花花绿绿。之后,这种“招摇”的建筑风格从闽南一直影响到了邻近的莆仙、潮汕,甚至台湾地区。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大厝横梁上的木雕以及外墙立面上的砖雕

红砖大厝可能是舶来物,但另一种“出砖入石”则是地道的民间智慧。五店市天官第的一侧山墙尤为特别,成片的朱红色条砖中,穿插镶嵌着大块的灰白色花岗岩石。如果贴近抚摸,便会发现石体都会较砖面凹陷更深。究其原因,再通俗不过,因为砖的磨损会比石头快,这样的交错堆叠有利于平衡两种建材的长时间并存。

关于这种独特砌法的出现,有说是明代遭倭寇袭扰后房屋被毁,也有说是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闽南大地震,总之这并非匠人的精工之作,而是利用残垣断壁的就地取材。后来人们发现这样的墙面不仅视觉上有着方正、美观,又因砖石的不同材质冬暖夏凉,由此“出砖入石”反倒在清初复界后闽南沿海大厝上流行起来。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废墟里的“出砖入石”

除了五店市,高楼林立的晋江依然有古迹可访,罗山乡里藏着一个身份特殊的小庙,名为“草庵”,始建于南宋,殿内供奉的是一尊蓄着长发的摩尼光佛坐像。它完全不能用精工细作来形容,却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摩尼教也叫明教,如果热衷金庸的武侠小说便不陌生,并且金老还曾专程来到此造访题词“熊熊尊火,光明之神”。出草庵不妨顺道走走安平桥,这座宋代老桥的每块长石板还是保持着高低不平的地势,全长足有2.3公里,连接着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安海是闽南小吃土笋冻的故乡,去打听一家叫做“长火”的老店,能尝到最地道的乡土味道。

电影《海角有个五店市》里的晋江是这样的

草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