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医生集团反倒迎来机遇?

泉州医界

“北京多点执业好玩儿吗?”

“不好玩儿!主任级别的一个都不批。”

“那你看好医生集团吗?”

“大医院的冬天就要到了,医生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

公立医院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医生集团反倒迎来机遇?

这是一组我和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主任Z的对话。自2012年以来,于莺、张强、宋冬雷、龚晓明等大V医生走出公立医院,他们或者建立了医生集团,或者成为诊所的掌门人。

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也在一步步放开。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浙江的副高以上医生可以自由流动,不需要医院审批。而深圳则完全推行了电子注册制度,不限制医生多点执业的数量,更不需要医院的审批。在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发布会上,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会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关于多点执业的新文件将发布,进一步推进多点执业发展。

目前,北京多点执业由于需要医院的审批,大型三甲医院之内的高级医生都被锁定在医院当中。很多医生集团则是在默默地准备。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各类医生集团加起来一共有300多家。

偶然的机会,在去年北京优合诊所的开业仪式上,我见到了北京大医同盟医生集团分管市场拓展和产品服务的副总经理王兢。这家医生集团有200多位来自三甲医院的医生。这个医生集团采用合伙制的方式,由医生发起。加盟的医生有一部分为股权合伙人。

他们希望能调配医生集团内丰富的优秀资源,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集团内部把医疗和运营完全分开,经过股权医生内部优推,组建了医疗委员会,负责医疗业务的流程管理、质量控制和资源协调。运营团队则是由医生团队来聘请。他们还建立了大医盟App医患互动平台、远程医疗工作平台;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服务产品包,为重疾保险的患者提供第二诊疗意见,提供健康管理、诊疗服务、康复咨询等复合服务。

第一年,医生集团非常低调。现在,他们已经有50多位股权合伙医生以及外部加盟的医生,覆盖了12个科室。“我们采用内部推荐的模式,加盟的医生都是我们是几个医生一个个发掘、一个个谈过来的。有的人手术做得好,但是人品不好,我们不要。有的人特能发SCI文章、学术会议上抛头露面,但手术做得不好,我们也不会要。” 王兢告诉我。

作为一个2012年就开始关注医生自由执业的记者,我对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业务模式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这种股权合作的医生集团。他们是怎么看待自由执业是的?为什么要创业?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就此话题,我约到了大医同盟总经理周跃,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公立医院寒冬逼近

奇点 :医生集团自2012年以来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您如何看待它的发展趋势?

周跃:我们国家医疗服务提供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私立医院,一类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运转已经超负荷了,而且它的服务也超出了基本医疗范围。在资金方面,国家正在推行基本医保,覆盖了95%以上的人。将来的医疗服务格局是,政府举办的医院提供基本医疗。然而基本医疗并不能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谁来支付中高端医疗需求呢?商保将来会支付这里。

虽然前两年有很多医生走出来,但是今年医生集团大发展的机会来了。趋势是,大医院的寒冬正在逼近。几个政策影响大型公立医院的生存。一方面,公立医院实行了药品零加成,这部分是纯收入,每家医院至少要损失30%的收入。

另外一点是分级诊疗,挂号费取消,改成了医事服务费,北京4月份马上就要调整。这样一来,患者到社区看病和到大医院看病的成本明显有了差距。同时,基层社区医疗不再只能用基本药物,社区的用药目录要和大医院一致了。另外,医保的报销比例也不一样,社区报销90%,大医院报销70%。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病人会减少,住院和手术病人也会减少。对过去扩张床位发展的医院来说,这很麻烦。

我们也看到国家在不断发文件,检验科、病理科、血透将来都可以独立建医疗机构。这些都是医院里面最赚钱的单位,就和印钞机似的。假如民办医疗纷纷做这些业务,现在大医院就要瘫痪。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集团发展的土壤也就越来越成熟了。你在社区开个诊所,药物、检验这些链条都有市场服务的主体了,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

奇点 :有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300多家医生集团。

周跃:不是大家一呼百应、振臂一呼就叫做医生集团。这并不是真正的医生集团,只能叫做医生团体。无论是美国也好还是欧洲也好,你要做好医生集团的话,必须要有一整套成熟的运营体系。有资本运营的团队,有管理的团队。梅奥、克利夫兰这些著名的机构都是由医生集团发展而来的。但是,你反过来看国内的医生集团,国内真正懂资本运作的医生集团还是非常少。

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服务不值钱

奇点:有人并不看好医生集团,您认为医生集团的市场在哪里?

周跃:我们来分析一下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对“人”的需求吧。

公立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管得太死了,你一辈子就在这家医院了。虽然公立医院都是综合医院,但并不是每个学科都很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中人力资源流动不起来。为什么国外的医院学科发展都很均衡?它缺少什么就能引进什么人才,医生是自由流动的,很方便。这里讲的引进并不一定是挖过来,签一个全职合同。美国的医生集团就是和医疗机构平等签约,甚至带团队自由执业。如果人才流动不了,公立医院医生必然是有的高,有的低。

我们再看私立医院,私立医院以赢利为目的。相对于来说在专科发展上比较短视,什么专科赚钱就做什么。这样,学科发展没有根据医疗需求设计就会失衡。所以整体来看,医生集团是有大量市场需求的。

奇点:现在医生自由流动还有哪些现实顾虑呢?

周跃:公立医院对医生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弱,现在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公费医疗。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已经取消,和社会单位都一样。其次是养老保险,单位养人的情况正在逐渐转变,事业单位也开始缴养老金了。最后是退休金,退休以后是街道管还是单位管,这是个问题。将来,这些都可能和社会企业单位一样并轨。

你看,现在公立医院这点儿铁饭碗就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以后就是病人用脚投票,你的服务不好就没有病人。等到公立医院寒冬一到,医生们就被迫出来了。

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医生集团就非常自然了,现在的多点执业不过是短期的替代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本事谁就好。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医生就开始玩儿命学本事,水平不好的就会被淘汰。医生自由流动,政府也做了一些铺垫。取消事业编制、取消行政级别,一下子把你扔出去,这才是改革根本。

奇点:医生集团要想发展好,还欠缺哪些条件?

周跃: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技术不值钱,价格体现不出来。

“真正有技术的,到哪里都是香饽饽”

奇点:大医同盟医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周跃:大医同盟现在是合伙制,条件是什么呢?一是股权相当,二是高水平,三是人品。大医同盟建立了医生委员会,发现有医生行为不端等行为,就要把他从团队中筛掉。我们的目标是弥补基本医疗的不足,定位为中高端医疗;我们也希望医疗回归到其本来的价值,不希望以药、检查获得收入。

奇点:您对自己的事业有哪些规划和计划呢?

周跃:我们现在是把医生一个一个都聚起来了,但要想运营好就必须梳理好管理、培训体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将来也可以建立独立的执业平台。

前阵子我们去考察了美国排名第一的眼科医院,如果我们和国外比较,从局部做手术来说,我们有好多方面比他们强。但是为什么他们能排第一?为什么做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医、教、研共同发展,建立了很好的管理体系,永远引领技术发展。

奇点:这是一件非常长远的事儿。最初创业的团队是怎么形成的?

周跃:我们牵头人互相讨论,医生都是内部推荐,都是那些临床技术很强的人。

奇点:很多医生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您觉得医生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了吗?

周跃:周围的朋友思想变化是一年不同一年,而且现在医生自由执业的呼声也很高了。另一方面是政策倒逼,你不准备也得准备了。公立医院的医生是混杂的,但是真正有技术、有本事的是不怕的,到哪儿都是香饽饽。

奇点:您对医生集团和中国的医疗市场有信心吗?

周跃:医生集团发展的远景就像美国医生集团一样。像美国克利夫兰这些优秀的医疗机构都是从医生集团发展而来的。台湾也是一样,改革之前台湾80%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不到10年的功夫,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中国将来也要走这样的路,只保留最基本的公立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