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小康。去年,泉州市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打造“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今天,健康泉州建设是“幸福泉州”的重要民生工程。在即将告别2016年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卫生计生系统在建设“幸福泉州”的道路上,那些美丽的身影……
福建南部区域医疗中心起航
——泉州卫计“十三五”专项规划落地实施
回放:12月1日,我市印发《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指出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拓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泉州将围绕打造福建省南部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到2020年,泉州市可新增床位1.7万张,千人均医院床位数达到5.3张。针对医疗人才紧缺的瓶颈,“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引进培养1000名掌握领先关键技术,能够带动泉州卫计事业发展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才;引进培养1000名具有较高专业造诣,符合泉州卫计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精英人才;引进培养10000名具有发展潜能、能够熟练应用基层适宜技术、发挥骨干作用的基层适宜人才。同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引导家庭有计划地安排生育,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全力确保“灾后无大疫”
——市卫计委积极应对台风灾情
回放:今年第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17号台风“鲇鱼”给我市各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卫计委全力以赴防御台风,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灾后防病工作。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迅速恢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未报告重大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疫情。
拓展:面对灾情,市卫计委及时统计、汇总基层医疗机构受损情况,第一时间向省卫计委争取申请支持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元,同时筹集80万元资金补助受灾较严重的南安市,以尽快恢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确保“大灾无大疫情”,市卫计委组织8个检查组督查、指导开展灾后防病工作,成立4个市级工作小组驻点南安、安溪、永春等灾区,参与、指导开展消杀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紧急下拨救灾防疫消杀药械专项资金80万元,调拨一批价值25万元的消杀药械到灾区,确保灾后消杀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加强传染病和生活饮用水应急监测,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加强母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增加母婴保健供给,呵护妇幼健康
回放:今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接诊数呈快速上升趋势,逐渐进入全面二孩的生育小高峰。市卫计委不断完善产科儿科体系建设、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建立母婴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健康。
拓展:市卫计委在编制和实施“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重点调整完善产、儿科体系建设。今年,我市已开工建设一批社会资本办妇产技术及月子服务机构,今明两年计划新增妇产科床位1000张以上。至今,产科床位数达3395张。完善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巩固新生儿救护和儿童医疗救治体系。添置急救设备、强化人员培训,2016年新增上岗助产人员438人;规范危重症孕产妇会诊、转诊流程,着力提升危重症孕产妇识别、转诊能力和急救水平。
打造新型人口健康文化理念
——人口健康文化环境再获新提升
回放:2016年,市、县两级大力提升人口健康文化环境,坚守主流媒体宣传,在主流媒体常年开办专栏;拓展新媒体宣传,大力推广“互联网+”宣传服务模式。
拓展:以“健康中国行——走进泉州”为抓手,全市健康文化环境建设加速推进。丰泽区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2016年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鲤城区建成了中医馆、“中医药健康促进工作”展示厅等特色健康促进基地。
生育服务证逐渐淡出历史
——今年起,生育一孩二孩只要登记就可以
回放: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我市符合规定的合法夫妻生育一孩二孩,今年开始无须办理生育服务证,只要进行生育登记就可以了。
拓展:今年,我市育龄夫妇(含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第一和第二个孩子,可以自主安排生育,只要在孕前至生后三个月内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到一方户籍地或现居住地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进行登行记就可以了。对于符合第三孩生育政策申请条件的夫妻,可持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夫妻双方近期免冠照片、符合再生育条件的证明材料,向一方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家门口能看“大牌”专家
——全市组建23个医疗联合体,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回放:我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力促设备配置、人才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创新帮扶模式,组建23个市级及县级医疗联合体,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就医体验。
拓展: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能在县域内基本得到解决,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创新模式,推进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建设,以优质医疗资源为龙头建立医疗联合体。
我市不断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市第一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家县级医院,25家县级及以上医院对口帮扶48家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
2013年以来,我市已经组建23个市级及县级医疗联合体,累计从城市三级医院及县级医院派出医师780多人次,帮扶县级及乡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门急诊30多万人次,手术近5000例次,会诊讨论疑难病例8200多例次,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就医。
向“零”艾滋迈进
——我市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工作
回放:2016年,我市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积极推行PITC(医务人员主动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和病人优化管理等创新服务模式,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
拓展:2014年,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标志着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防控阶段。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1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43个、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9个,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测检测系统;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感染者/病人随访检测比例分别为90.82%和9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2016年起推行PITC和病人优化管理等创新服务模式,到12月底,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将陆续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或快速检测点,市民可就近接受艾滋病检测或咨询服务。
推进流动人口健康服务“待遇同城”
——健康教育和促进惠及流动人口
回放:2016年“泉州促进流动人口健康‘E’起来”工作经验在全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现场会上推介,并入选15个“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典型案例”。我市的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流动妇女儿童健康管理率稳步提升。
拓展:我市创建了50个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点。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智能比对,市、县、镇、村四级均可实时查询和统计,并探索由社区保健助理员联系服务流动人口的模式,推进健康档案的建立。2016年1月,“情暖海峡西岸·健康与你同行”福建省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持续推进微信公众号,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探索开展“为流动产妇赠送健康礼包”等活动。
搭建中医药创新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提升
回放:2016年,我市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室)的家数比2015年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基层总服务量的比例从23%提升到28%,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达97个。
拓展:鲤城区、晋江市、安溪县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工作。其他各县(市、区)也正抓紧推进。至2016年11月底,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达到二甲以上水平,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6%的村卫生所(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民营医院迎来“巨无霸”时代
——泉州一批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开业
回放:目前,我市在建和获批的民营医院有10家,总投资近50亿,可新增医院床位4000多张。作为全省规模最大民营医院的一员,颐和医院规划建设床位3000张。
拓展: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民营医疗机构672家,其中综合医院81家,专科医院13家,达到二级以上医院12家,民营医院床位6046张,床位数居全省首位,民营医疗机构床位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的17.88%。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之一——泉州德诚医院投资6亿元,建设1000张床位,2013年12月正式开诊,已开放300张床位。泉州滨海医院投资6.5亿元,建设700张床位,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一期开放200张床位。我市与台湾地区的医疗合作不断加强,安溪国宇医院与台湾医策会建立合作,引进台湾医疗品鉴,提升医疗品质。安溪国宇医院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800张床位,今年3月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开放100张床位。泉州市政府与台湾海峡医事协会签约在台商区建设的三甲综合医院——颐和医院,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一期项目投资3亿美元,建设1200—1500张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