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评职称而忙于发论文的医生快看看,人社部公布了最新的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方向,条条与你相关!
来源:健康界 作者:郝兰兰
10月25日,人社部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养老金并轨、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介绍了工作进展情况。
针对一些备受争议、尚未得出结论的话题,例如北京等六地区医保基金不足以支付半年、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规划等,人社部一一进行了回复。
人社部公布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规划
近期,医务人员论文造假问题屡见报端。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认为,这一问题反映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方面存在着“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弊端;也反映出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重学术、轻技术、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倾向。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社部于2015年11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规定,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工作中,论文、科研不再是硬性规定。
在新闻发布会上,李忠还介绍了针对医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
一是,突出医风医德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坚持把职业道德放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评价的首位。
二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该搞科研的就重视学术水平,该重视临床技术的就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李忠强调。例如针对基层的医务人员,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一些诊治专题报告或病案分析报告的形式更能反映专业能力,这些就能够用来替代相应论文的要求。
李忠还建议,可以考虑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的质量,淡化论文的数量要求,以免“一刀切”的做法。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惩戒机制。在职称申报评审中注意建立职称申报诚信档案,同时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于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取得的专业技术职称,予以撤销。
“下一步,人社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标准,切实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让医务人员真正回归其应该从事的领域。”李忠强调,其基本原则是,该以看病为主的医生注重考察实践能力,该以科研为主的医生就更加重视考察学术水平。
北京等六地区医保基金不足以支付半年?纯属误读
9月19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刊登新闻,称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六个地区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这一说法纯属误读,其背后是计算方法的问题。我国医疗保险试行的“现收现付”支付制度,对于基金管理的一个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而国家对统筹基金的结余标准一般是要控制在6~9个月的支付水平。
据李忠介绍,人社部根据这一标准对6个省区进行核实之后发现,北京、湖北、贵州、重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目前均在6~9个月的合理支付范围之内,只有天津目前不在6~9个月的标准范围内。
关于医保基金的总体运行情况,李忠给出了一组最新数据。2016年1~9月份,医保基金收入是9266亿,支出是7341亿。其中,职工医保基金的收入是7257亿,支出是5846亿,收入同比增长了12.8%,支出同比增长了10.7%;居民医保基金收入是2009亿元,同比增长22.8%,基金支出是1495亿元,同比增长了22.6%。
“通过医保基金总状况可以看出,当前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没有问题的。”李忠说。
城乡医保合并给基金带来压力?属于合理的改革成本
2015年以来,人社部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据统计,已有20个省份出台了整合制度相关文件。但社会对于城乡医保合并带给医保基金压力的担心始终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李忠表示,城乡医保整合确实会对医保基金形成一定压力,但这属于合理的改革成本。“从目前已经合并的情况来看,医保基金总体上还处于可控范围内。通过采取综合举措,城乡医保合并不会对医保基金构成大风险。”
李忠解释道,一方面由于统筹层次的提高、参保人数的增加等原因,相关部门可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实现基金统筹,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能够得到更好发挥。
另一方面,人社部正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将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