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遗体整容师工作现场
打粉底、画眉毛、抹腮红、涂唇膏,打粉底、画眉毛、抹腮红、涂唇膏,一次,两次,三次……爱美的人对这个化妆程序并不陌生,同样,对这个程序不陌生的还有遗体整容师,每当接运员送来逝者,他们都会戴上口罩和手套,开始专业地为逝者打扮一番,不为别的,就为逝者能体面地走好最后一段路。
这是一份常人都不愿意从事的职业,但在去年,7名来自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的“90后”大学生,不远千里来到了宁德,加入了宁德市无界民政服务有限公司(蕉城区殡仪馆),成为了宁德市首批引进的“殡葬工”,这群特殊的“90后”目前在火化、遗体化妆、引导、防腐处理等殡仪一线岗位工作。
“女人的禁区”已是过去式
“当时填志愿的时候,对这个专业挺感兴趣的”,说这话的人叫杨金茂,来自四川,大家都叫她小杨,是7名大学生里唯一的一名女生,刚到殡仪馆的时候,她除了要做好尸体的美容工作,还兼顾殡仪服务和管理骨灰盒等工作,现在她负责殡仪和告别厅的布置工作。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从事殡仪馆工作的大多是男性,几乎看不到女性的身影,故而人们称此职业为“女人的禁区”,但是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不少女性也加入到了这个行业当中突破了所谓的职业禁区,开始从事这个神秘而又晦气的工作,而年轻的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
谈起最初的实践,小杨淡然地回忆道,有位吃了安眠药的患者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受伤致死,在法医解剖尸体后,她要将尸体的头骨进行复位、修补、填充和缝合。“刚开始也是会害怕,后来就习惯了”,这位四川妹子说道,“当时法医还拿着解剖的一块肉问我们要不要吃,就因为这个我一个星期都没敢吃肉”。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磨合。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小杨说。
“长期接触也有负面情绪”
“我发现这边有些人的亲人去世很久,家属来祭拜时心情都很沉重,我长期接触后,多少有些影响,负面情绪也有了。”重庆小伙刘光乾告诉记者,遇到不讲理的家属时,他也很无奈,但他得学会入乡随俗,“有些东西是没有标准的,但是他们一定要你按照他们的标准去做,这跟这边的民风有关系。”小刘说。
小刘告诉记者,当年在妈妈的支持下,走上了这条路,最先在公墓工作,负责室内墓地、塔墓灯光的检查,“下班了就去检查,刚开始很害怕,因为就一个人,后来就不怕了。”
“在重庆,以前大家都烧纸钱祭拜,这几年提倡绿色祭扫,用鲜花,但是这边还有人烧纸,这会破坏环境,有时候出现扎堆火化、集中放鞭炮的情况,会造成一些安全问题。”说到当地人的祭扫问题,小刘则有些激动,“但我同意小杨说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进入了就要做点东西来”
“他是我们的大哥,我们的‘法人’代表。”小刘一转此前的抑郁,风趣地向记者介绍,坐在他身旁的男生叫雷朝龙,也是杨金茂的同班同学。
“在偶然的情况下念了这专业,家里也支持和鼓励,时代在发展,需要这方面的人。”雷朝龙说,“刚开始心里也会抵触,后来慢慢习惯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学习了这个现代的殡葬礼仪,现在又有了这个平台,我觉得进入这个平台了就要做点东西出来,不说大,在这个行业里,为殡葬也算是作出了一些(贡献)。”雷朝龙颇有自信地说,“我是福鼎人,我知道闽东这边的殡葬还是很落后的,传统习俗和思想还在,现在我们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就是更人性化点,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当然这需要家属的自愿和配合,才能把事办好。”
正当大伙聊得起劲时,雷朝龙他们接到了为新到遗体整容的工作消息,他们二话不说又换上了工作服,因为在面对逝者时,他们要让自己是庄重而肃穆的。
在告别厅,雷朝龙轻轻地关上了门,打开了工具箱,再次,打粉底、画眉毛、抹腮红、涂唇膏……
记者 黄晓佳
原标题:宁德殡仪馆里有7名90后大学生遗体整容师